若此文章對你有幫助需複製至自己的部落格,資料蒐集不易,請使用引用功能「正確引用」。
南藝大師資培育中心梁瑞安老師
壹、前言
在教師資格檢定考試及各項的教師甄試中,筆試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對後者而言,往住未通過筆試這一關,就失去了口試及試教的機會,當然就不可能上榜;對前者而言,筆試則更是該項考試的唯一方式,沒通過,連教師資格都拿不到,就更不用談報名參加甄試了,因此筆試的重要性當然就不言可喻。
筆試的題型通常包括封閉性的是非、選擇、填充題,半封閉性的簡答題,及開放性的申論題。筆試要考得好,除了平日紮實的準備功夫之外,答題時的技巧亦不能忽視。是非、選擇、填充、簡答、申論題答題技巧各自不同,其中申論題的答題技巧尤應重視,因為它牽涉到「能力」(competence)與「表現」(performance)的差距問題。同樣具有五分實力的不同考生,在答是非選擇題時的表現可能差不多(四-六分)。但在答申論題時的表現可能就差很多,答題技巧好的考生可以把五分的實力完全展現出來,甚至表現到六、七分;答題技巧差的考生可能就只表現出二、三分而已,這其間的差異不可謂不大!! 下面乃就教育科目申論題答題的原則與技巧做一簡要討論,期能對同學有所幫助。
貳、答題的原則與技巧
申論題答題時想要讓自己所擁有的能力充分表現出來,甚至有超乎能力的表現與發揮,則宜兼顧到答案的內在面與外在面,具體來說要留意到答案的組織性、均衡性、一致性、專業性、周延性、與美觀性,茲分述如下:
一.組織性
所謂申論就是要很開放地申述論說我們對該問題的看法,但開放的論述當中也要有組織、有結構、有段落,而不是一段到底長篇大論。一般來說答題內涵上應包含前言、主要內容、結語等三部份,但不要將「前言」、「主要內容」、「結語」這幾個字眼就露骨地寫出來,否則看起就會覺得不自然好造作。這三者中的前言及結語以簡單扼要、能統括全題題旨為原則,而主要內容則是真正的論述重點所在。在主要內容的撰寫上有兩個注意事項:
(一)架構與標題層次分明: 應根據題旨來規劃我們的內容架構,並掌握好條理井然、層次分明的原則,例如可視內容多寡按: 一 (一) 1 (1) …的層次逐次地舖展下去。如果每一條內容超過兩三行以上,則建議加上標題,以利閱卷時重點的掌握。
(二)標題與內容相互符應: 要留意每個標題與其下的內容是否相稱,以免標題寫的是一件事,裡面的內容又是另一件事,形成「掛羊頭賣狗肉」的情形。
二、均衡性
均衡性指的是做答時間與內容的平均分配,以免某些題目佔用過多時間,致使其他題目寫不完或草草結束,而影響整體的得分。具體來說要注意的事項包括:
(一)事先分配好做答時間與空間: 以四題100分鐘為例,每題分配時間是25分鐘,但第一輪做答以20分鐘為原則,等四題全部答完後,再回頭做檢查與補充。此外,做答前也宜根據題數將答案紙空間分配好,使每題做答空間應大致一樣,並將題號標示好。
(二)由較有把握的題目先做: 做答時不一定要依題號順序,可挑選自己較把握或能迅速做答的題目先做。在做之前也記得先行「審題」(確確實實了解題意及重點以免答非所問),並擬妥大綱之後再開始寫,如此才會比較順手。
(三)分配的時間一到要強迫換題: 做答時如果該題分配的時間已快結束,則應先將未完成的答案標題先寫好後,強迫換另外一題。等全部做完一遍後,再利用剩餘的時間做補充或修正,而這剩餘時間的分配則可不必遵守均衡原則,可視各題狀況做最有效的調整。
三、一致性
同一層次且同一類別的各條標題撰寫語法儘量講求一致,一般而言可採用下列任何一種語法呈現:「主詞+動詞」、「動詞+名詞」、「名詞+動詞」、「形容詞+名詞」、「單一詞類」(只有名詞、動詞…)、或是「原因+結果」,如此一來結構較為嚴謹,同時也兼具修辭之美。
舉例來說,如果做答內容中談到「建立終身學習社會的具體途徑」時,則下面的標題寫法便是不錯的方式: 「建立回流教育制度」、「開闢多元入學管道」、「發展各類型學習型組織」、「整合終身學習資訊網路」…這是「動詞+名詞」的型式。或是也可變成「名詞+動詞」的型式,那就是「回流教育制度的建立」、「多元入學管道的開闢」、「各類型學習型組織的發展」、「終身學習資訊網路的整合」…,簡言之,就是儘量保持一致,而不要有「建立回流教育制度」、「多元入學管道的開闢」、「各類型學習型組織」等不一致語法狀況的出現。
四、專業性
同樣意思的表達因著遣詞用字的不同,會給閱卷者不同的評價,因此在答題時儘可能的多使用所學過的專業術語或概念來陳述。舉例來說,在談到改變學生行為時,或許有人會提到「要多鼓勵學生的好表現」,但同樣的意思或許有的人就會寫成「善加使用增強策略,強化學生的正向行為」,後者的陳述以「增強」、「正向行為」等用語代替「鼓勵」、「好表現」,顯然就會表現出較佳的專業性。
專業性的表現除了表現在用詞方面之外,其實還應進一步地表現在實質的立論當中;易言之,儘量讓我們的陳述立論或架構背後,有某種理論或專業概念做為支撐與依據,要不然也可以提出自已的創見或架構,這時我們所呈現出來的答題實質內涵就有不一樣的東西,而不止是停留在用語不一樣或普通常識(common sense)陳述的層次而已,當然這樣專業性的呈現應可獲得到較高的分數。
五、周延性
許多人在回答申論題時,可能會有思路閉塞枯竭的感覺,怎麼想就是那麼幾點而已,因此就老圍繞那幾點在「發揮」。這種「深度或許有餘,廣度確定不足」的現象,顯現的就是缺少周延性或寬廣性的問題。因此在應答時,要儘量做擴散性思考,把我們的思考方向做多方向、多觸角的伸展,這樣一來文思就會泉湧而至,內容自然就較為充實。這種拓展文思的功力可透過理論或專業概念的充實來加強,一個理論或專業概念裡通常可以看得到它「樹狀結構」存在,這種架構就可以提供我們許多的思考方向。做答時我們如能更進一步融合幾個與題旨相關的理論或專業概念,那麼自然會文思泉湧,左右逢源。因此,紮實地熟讀應考科目內容還是一項不可忽略的基本功夫。
另外,一些廣被熟知的教育相關(甚至非教育相關)基本觀念架構也可多加運用。例如談到教育,很自然地就會想到家庭教育、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的分類或其他方式的分類,我們可視題旨選其任何一個分類做為內容的主架構去觸發靈感與思路;談到人的相關因素也自然會想到學生、教師、家長、行政人員、主管機關、社區人士; 事的相關因素也會想到課程、教學、評量、輔導、班級經營、教育研究、親師合作。其他如教-訓-總-輔、前因-後果、短期-中期-長期、預防-處理-善後-追蹤、輸入-處理-輸出、5W1H (what-who-where-when-why- how)、消極面-積極面、正式-非正式、顯性-隱性…等等極為普遍的概念架構均可單獨運用,或結合運用而形成更為綿密的經緯架構,對思路的引導與擴展頗有助益,有時應付一些未準備到的題目也很管用。
六、美觀性
答案書寫後呈現出來的樣貌,其美觀性如何亦不可忽視,一篇視覺感受良好的答題內容,對分數的提高有一定程度的幫助。一般說來注意的事項包括:
(一)字跡工整易讀: 不一定要求寫得漂亮(畢竟這是個人才藝問題,也非短時間內練就得來),但一定要求工整,容易閱讀辨識,切忌潦草劃符。而所謂工整並不是指要一筆一劃像寫楷書一樣的方式書寫,那將可能使做答時間不夠,得不償失。
(二)字形大小適當有行氣: 每個字的大小可控制在行寬的1/2至2/3左右,這樣看起來自然會有「行氣」的產生,不致於產生擁擠的視覺感受。如果答案紙上印有一行一行的線,也可以貼著線來書寫,讓字緊靠著線的上面(横式),或是左右任何一側(直式),如此看起來會更加美觀。
(三)修正時注意整潔美觀: 寫錯如須修正時,最好使用修正液、修正帶等覆蓋性的方式,而不要用筆來直接畫掉,如迫不得已一定需用筆畫掉,也切記不要雜亂地塗鴉。此外,做答前也要做好大綱的研擬,以避免大面積修正情形的出現。
參、結語
上述所談的答題技巧,可以透過練習及經驗的累積而增進,因此,平日就可找些題目來做模擬與練習。以我們藝術大學的學生來說,系所內的課程不管是平時考或期中考或期末考,許多是屬實做、展出、演奏等等非紙筆性質的評量,連帶地也使同學的申論題做答經驗比較欠缺;再加上電腦打字代替手寫的現象也越來越明顯,在這種情形下,更需要做模擬與練習,尤其是考前幾天無論如何一定要找時間試做。否則,等上了試場才驚覺文筆不順,思路閉塞,連文字書寫都變慢,什麼都不對勁,那就來不及了。此外,平時也應養成摘錄與整理名言佳句的習慣,並在答案內容適當的地方應用上去,以帶來畫龍點睛的效果,獲得實力之外更多的分數。
俗話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但申論題的準備與答題是有技巧的,應當把它當一回事,好好地去揣摩練習,則必可使平日「一分的耕耘」,在考試時換來「大於一分的收穫」!
引用自 南藝教育通訊第二十期
留言列表